養成英文閱讀習慣不是夢

boyread_parenting10 多年來,這些擁有頂級英文能力的小怪傑,
一直也沒減少過。
或許每個人的學校、家庭背景、個人特質都不同,
但唯一相同的,卻都是擁有「英文閱讀」的良好習慣。

 

 

 

 

台灣家長普遍重視小孩英文能力的培養,接觸英文的年紀也越來越低,市面上提供的方法也非常的多樣。有的家長買昂貴的套書,有的猛聽英文CD,有的拚命做習題考英文檢定,有的聽英文廣播,有的看動畫電影……等等。

雖然都強調「快樂學美語」,但我總感覺,小孩好像不是真的那麼快樂。因為我看過太多真正快樂讀英文的小孩的目光與神情,那是不用家長威脅利誘,不用刻意提醒,不用照表操課,小孩就會自動自發的學習行為。

基本上,這些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學習,因為從事「英文閱讀」是一種娛樂與享受,在閱讀的過程,獲得了知識、豐富了想像力、提升了創造力、培養了美感鑑賞力……最後順便學習了英文。

所謂「英文閱讀」,重點在於「閱讀」。一旦有了閱讀習慣,前面的語言可以是中文,也可以是法文,或是其他語言。

中文閱讀在國內有很多專家學者推廣,有的地區新生兒去做戶政登記,就能領到一袋資料,其中也包括鼓勵閱讀手冊。在台灣,閱讀的推廣是受各方專業人士肯定的,並且鼓勵家長從孩子嬰幼兒時期就開始著手。

但英文並非我們的母語,「英文閱讀」在台灣是可行的嗎?

事實上,20年前或許不可能,因為想閱讀也沒書可讀,但20年後的今天,在眾多書商早已平價引進各類原文出版品,在書店與圖書館都能輕易取得。在網路發達、科技進步、電子商業模式高度發展的台灣,想取得英文書來閱讀,實在是很容易的事。因此,從幼兒時期開始進行英文閱讀,絕對是可行的。

閱讀習慣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

很少人一大早去逛書店,但我就遇過這麼個客人。書店還沒開門就等在門口,迫不及待想進門看書。對方一進書店便迅速拿了好幾本書,臉上卻不見挖到寶的欣喜,相反的卻是一臉愁容。

原來這位媽媽是奉女之命,前來挑書自己看,然後幫國小五年級的女兒寫心得報告交給老師。我問她為何不試著讓女兒自己來挑喜歡的書,或許她會有興趣自己完成該交的作業。

她苦笑著回答:「我之前來跟你買了很多書,也帶她來過書店,但她就是不喜歡英文,不喜歡看書,我有什麼辦法!」

這話有點打擊到負責選書的我。但仔細一想,問題不在選書,而是在於這個小朋友沒能早一點接觸到有趣的英文書籍,刺激她願意自動去翻書,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。

曾經有一位記者來訪問我,當時我7個月大的兒子剛好在身旁,大人隨手拿了一本童書逗弄他,竟然引起小寶寶興奮的舞動手足。我記得那篇訪問寫著:「書店主人有個看到書就會手舞足蹈的兒子。」好像我的小孩是天賦異秉!

事實上,我在書店做過實驗,當客人推著娃娃車進來,只要拿本色彩鮮豔的硬頁書或圖畫書,小寶寶就會像我的小孩一樣舞動手足,甚至還有寶寶會大笑大叫的,非常有趣!屢試不爽!(當然偶爾也有例外啦!)也看過很多小小孩,一進門就興奮的喊叫,爸媽怎樣也無法讓他放下手上的書!

對於很多家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:「我的小孩就是不愛看書啦!」,我常常感到很困惑。經驗告訴我小寶寶與小小孩天生與書是親近的,長大不愛看書到底是怎麼回事?

由於國內幼兒教育漸受重視,童書的出版量越來越大,有些設計給嬰幼兒看的書,連大人都愛收藏。而國外原本就重視童書的出版,再加上市場大(全世界英語系或非英語系國家都是潛在市場),每年的出版量更是驚人。

我們傳統上以為書就是長得四四方方的觀念,真要徹底被顛覆了!各式幼幼書,有著各種形狀、各種大小、各種功能,上面雖爬滿了英文字,但小孩就是喜歡,根本不在意上面印的是哪國文字。

建議家長可以把小朋友的書跟玩具固定擺放在同一地方,每天在遊戲時間把玩具跟書拿出來,而玩完後就立即歸回原位。久而久之,小朋友很容易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養成看書的習慣。

隨著孩子年紀增長,家長可以適時增加圖書區的藏書,慢慢的換成圖畫繪本,之後進階到讀本(橋梁書),主動閱讀的習慣也會慢慢養成。

親子共讀,大人小孩都受益

但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,那就是父母的角色。很抱歉,不是給一堆新奇玩具書,小孩就會喜歡,就會自動去閱讀。重要的是父母必須陪同,一起共讀。

其實,小孩喜歡的是父母的陪伴,書只是互動的媒介之一,孩子會把對爸媽的好感轉移到書本上!當然,很多書本身就很有吸引力,但有爸媽共讀,即使平凡的書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。

所以在推廣閱讀的同時,要一起推廣的是「親子共讀」,尤其英文書,更需要父母的幫忙。但爸媽不要認為這是份苦差事,很多家長都會承認,自己小時候沒有太多好看的書籍,藉著陪小孩閱讀有趣的出版品,自己也會感到滿足與快樂!

有親子共讀經驗的家長會告訴你,當孩子要求再讀一次、再講一次時,那種瞬間的幸福感與成就感,真是難以言喻!

運用與培養「猜的能力」,輕鬆累積字彙量

「英文學習」與「英文閱讀」,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。英文學習仰賴學校與老師,而英文閱讀習慣則需要家長從小幫忙培養。

英文學習,需要的是教材,地點是教室,遇到不懂的字,需要老師的解說或詳查字典。英文閱讀則是挑選有興趣的書籍,不一定要有老師,可以在任何舒服的角落進行,遇到不懂的單字,可從上下文去猜,可以從插圖去猜,只要不影響主要劇情,跳過去也無不可,閱讀的順暢度,不會因為一、兩個單字而中斷。

幼兒有很棒的「猜」的能力。這種能力常被訓練,長大後可以應用在各種領域。舉例來說,書店常舉辦英文故事時間,故事老師拿著圖畫繪本,配合肢體動作,全程使用英文講演。有幾次,報名年齡層分布得比較廣,同時有4~5歲左右與國小中高年級小朋友參加。

在聽故事時,我發現小小孩雖然有時分心,但感覺聽得津津有味;而大小孩卻幾度不安的想離開現場,這現象讓我覺得很有趣。照理說,大小孩英文比較好,認識的字比較多,穩定性比較高,怎麼會沒有耐心聽完整個故事?

在安撫幾個大小孩時,小孩告訴我,他們不想聽是因為他們「聽不懂」!原來,大小孩只要有一、兩個字聽不懂,思緒就會卡住,無法繼續聽完故事。而小小孩的世界,生活周遭實在有太多聽不懂的對話(中、英文都一樣),於是他們會用與生俱來的能力去「猜」,而猜不到也沒關係,感受到「氣氛」還是可以哈哈大笑,認真參與,怡然自得。

此外,「快樂」最重要!閱讀與聽故事,都應該是讓人愉悅的!聽故事因為幾個字不懂就聽不下去,感覺很掃興!閱讀如果因為幾個單字不瞭解,就停下來查字典,斷斷續續,看看停停,也抹煞了應有的樂趣!

不要小看小孩「猜」的能力,很多還不識字的小孩看圖畫書,都可從圖像線索猜中故事情節;看英文圖畫書,也可以猜中書名與書中重要英文單字的字意。而這樣猜得的單字,因為跟喜愛的插畫、角色、情節連結在一起,也比較難忘記。

專家常說,英文程度取決於字彙量多寡。坊間各種記憶英文單字的方法,如字根、字首、字尾拆解法;如諧音記憶法「夾不死踢可死」=Chopsticks 等,對兒童來說,恐怕都不及「閱讀猜字法」來得有效。

雖然生活中很多領域都需要非常高的準確度與零失誤率,但童年生活,我仍然覺得快樂、放鬆、自在的成長是比較重要的。英文閱讀習慣的培養過程,讓孩子欣賞到作品、滿足到興趣,在無壓力、不費力的狀況下,「猜」中很多英文單字,增強英文語感,同時也提升了英文能力。

認識童書,踏出閱讀第一步

一般對英文童書的刻板印象,以為英文教材就是英文童書。的確,台灣英文童書的市場確實以教材為大宗。各式英文教材,有文法本、習作本、發音本、經典故事改寫本、短篇故事閱讀本等等,這類統稱ELT(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)書籍,不是我們要討論的範疇。

教材外的童書出版,基本上並不是專為非母語國家學習英文所設計,屬於作者的自由創作,用字遣詞有絕對的自由,想像力可以無限寬廣,設計可以有絕對的創意。這類英文童書的出版,已經有110年以上的歷史。

完整的出版鏈,從0歲幼幼書至青少年小說,都不難找到優秀作品來幫助小朋友培養閱讀習慣。其中的出版大類簡列如下,這些出版大類與適讀年齡,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瞭解處於不同階段孩子的閱讀需求,認識國外出版品的類別與性質,從中找出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,將可幫孩子輕鬆養成英文閱讀的習慣!

 

文章來源 : 《親子天下》2015.01.20